中国家博会二十年的三大转变 2018-2-6 来源:人民日报社《国家人文历史》杂志 文:罗斯文
作为家具行业的老人,广东省家具协会会长王克从1982年大学毕业之后,就来到了广东省第二轻工业厅家具科。1990年政府机构改革,王克来到广东省家具协会担任副秘书长。多年为家具行业服务,王克的工作和努力,都被大家看在眼里,2010年家具协会换届时,他被选为广东省家具协会(以下简称省家协)会长,获得了业内人的肯定。 在家具行业摸爬滚打了几十年,王克对中国家博会有着自己独特的感情和看法。实际上,整个中国家博会的发起、策划和谈判等具体事务,王克均亲力亲为,接下来的20年中,他也同样见证并且亲身参与其中,目睹了中国家博会的三个改变。
量变到质变 “中国家博会并不是突然出现的事物,而是有着一个铺垫过程。”谈起中国家博会创办的时候,王克回忆道。早在1992年,王克所在的广东省家具协会牵头,联合中国家具协会、香港家私总会以及联邦家私合作举办了一个“联邦金球奖全国家具设计大赛”。通过这次设计大赛,让许多还处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过渡的企业,第一次认识到设计是必要的。由于反响强烈,王克他们就想将大赛的获奖作品,加上联邦和一些香港企业的作品放到广交会机械馆里面去展览。而这种设计作品展览,正是以后贸易型展览,也就是中国家博会的雏形。
在看到这次获奖作品展被业界热捧之后,接下来的1992—1994年间,本着为行业服务的想法,省家协又连续组织了几次展览,都是让当地的家具企业走出去,去香港和新加坡展览。王克坦陈:“当然,当时我们的家具设计和海外设计的差距是很大的,但我们认为,首先是要让本地的企业走出国门,就是要在同台竞技的情况下找到差距,才能认识到问题。” 抱着这样的想法,王克从1997年参与策划中国家博会。1998年3月,筹备已久的中国家博会正式开办,当时设立了800多个标准展位(每个9平方米),结果一炮而红,许多企业蜂拥而来。在接下来的几届中,王克明显发现这些企业每届的展位面积都在扩大,直到流花湖展馆17万平方米全部用完,不得不转战面积更大的琶洲展馆。“对于中国家博会也好,对于参展企业也好,这都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王克看来,中国家博会从最开始的设计展,到后来专门以贸易商业为主的展览,从较小的流花湖到更大的琶洲,这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对于企业来说,在中国家博会这个平台上,从开始的展示和打知名度,到有能力进行大规模贸易,也是质的飞跃。
从单一贸易功能到多功能的转变 中国家博会在最开始创办的时候,参展的大约有300多家企业,而且大都是以广东本地企业为主,到了今天,参展的企业已经有4000余家,广东本地企业的比例已经下降到45%—50%。“这说明中国家博会的影响力已经扩大到全国,吸引了全国乃至海外许多企业参展,可以说,中国家博会是家具行业的风向标,这一点也不夸张。”实际上,发生改变的不仅仅是本地企业的比例,王克更看重的是中国家博会通过20年的发展,不仅贸易功能由弱到强,而且还越来越向多功能转变:时尚发布、设计引领、渠道维护、行业交流等等,都能依托中国家博会这个平台顺利进行。原本只是以单纯家具成品为主的博览会,现在已经过渡到原辅材料、饰品都齐头并举的状态。如今的中国家博会已经不仅仅是单纯注重产品,更是为家具企业解决问题,为整个行业上下游解决问题,从单纯的成品到设计技术转让,从家具相关工业制品甚至到专门的软件,在中国家博会上都可以找到。这种百花齐放,多元化的展览,早就超越了传统行业的局限,成为一场高科技的现代博览会,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家博会的进步和转变,真可谓是日新月异。
国际化转变 “中国家博会前十年以国内市场为主,后十年有个国际化的转变。”在讲到中国家博会的国际化转变时,王克笑道,当年他们也没有特别想明白,花了大力气和精力去国际招商。但后来一想,为什么要把自己大好的国内市场让给外人呢?为什么不培养自己的企业走出去,做国际生意呢?毕竟,国际化是双向的啊!在想通了这点之后,王克及筹办方立即行动起来,将服务导向转变为帮助企业做国际市场,不仅派团队走出去,在世界各大展会推销广州家博会,还积极帮助厂商增强他们的国际化贸易能力,凸显自己的优势,实行国际化功能的大转变。
和国际有更多接轨后,王克觉得,现在的家具行业,设计创新将会是新的爆发点。所以,他们在中国家博会中增加了对设计创新的扶持。除了增设设计评奖、展位评奖之外,还主动扶植职业设计公司,举行概念家具设计展。如今,设计创新工作成为省家协的工作重点之一,每年举办7个设计大赛,还和全国上百所院校相关专业达成合作,为设计人才的储备和培养打下了基础。王克相信,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中国家博会将会继续自我提升,带动整个行业发展壮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