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全国红木雕刻大赛评审专家点评:手工雕刻永远不会被淘汰


2017-11-20    来源:东阳日报   记者:李亦民  通讯员:吕静慧


    

    13日下午,2017年中国技能大赛——“明堂红木杯”全国家具(红木雕刻)职业技能竞赛总决赛组委会在中国木雕城国际会展中心二楼举行参赛作品评析会,评审专家组组长、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陆光正,评审专家、深圳市红木家具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泰和园红木董事长邵湘文对参赛作品进行评析。评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家具协会传统家具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姜恒夫主持评析会。

    此次总决赛,来自全国8个分赛区的98名职工组选手、25名院校组选手(共123人),分成三组(人物组、山水组、花卉组)展开比赛,经过3天共计24小时的比赛,顺利交出了“答卷”。评析会上,陆光正、邵湘文、姜恒夫三位评审专家直呼“相当满意”“非常高兴”,因为比赛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成绩是出乎意料的好。

    选手对图纸理解准确

    陆光正说,选手对图纸内容理解准确与否,是做好雕刻的关键。从这次比赛的结果看,参赛选手对图纸理解都比较准确,雕刻得也很好。接着,他分别就人物、山水、花卉雕刻进行了详细的评析。

    陆光正说,这次比赛人物(花板)的主题是“高山流水”,雕刻的是一位抚琴的古装女子。“要雕刻好人物,首先应该准确把握人物此时此刻的动作、心理,并把人物的体态、动作、神情恰如其分地雕刻出来;其次,还要把人物与环境、人物与情景的关系很好地表现出来。要充分理解这些内容,确实很不容易,但这次比赛80%以上的选手都做到了。”

    “山水(花板)的难度比较大,只有15位选手选择山水(花板)雕刻。”陆光正说,“山水(花板)的内容是‘春江水暖鸭先知’。这就给选手出了难题,这柳叶该如何表现,山体该如何表现,环境该如何表现?但大多数选手理解都比较准确,早春二月,春寒料峭,满山凋敝,柳叶初绽,把近山与远山、春天与冬天的关系也处理得相当好。”

    陆光正说,花卉(花板)雕刻的是牡丹,牡丹做得好与不好关键是要搞清花瓣与叶子的“来龙去脉”,花瓣是从怎样长出来的,叶子是怎样生出来的,这些都要弄清楚。牡丹花,有些是盛开的,有些是半开的,有些含苞欲放的;还有枝干,有的勃勃生机,有的是老树枯枝……“牡丹的表现内容很多,只有搞清‘来龙去脉’,才能雕得好。这次比赛,大部分选手都能准确理解。”

    “看了选手的雕刻作品后,我感到我们的木雕行业有希望,我们的红木家具行业有希望。”陆光正说,“在这样好的雕刻技艺基础上,再加以不断创新,我们的木雕艺术肯定会一天比一天好。”

    选手雕刻技法非常娴熟

    作为丝翎檀雕的传播者和推动者,邵湘文显得有些激动。他说,看了参赛选手的作品后,感到非常兴奋,因为这些作品的水平确实很高。

    邵湘文特别对其中一块人物作品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他说:“这块作品的特点,一是人物形态雕刻得很美,二是刀法非常娴熟、细节把握得很准确。”

    邵湘文具体评析了金奖作者的刀法和对细节的把握。他说,刀法娴熟表现在作者对所有内容的雕刻不拖泥带水,线条流畅圆润;细节把握准确指人物神态非常生动,脸部、眼神、手脚雕得非常好,甚至连头发、服饰褶皱等都雕得非常清晰,整件作品做得相当出众。

    姜恒夫说,此次比赛,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下,每一位选手都展现了自己精湛的技艺,雕刻出了一块块精美的花板。“通过比赛,我们要把传统的雕刻技艺传播出去、传承下去,让消费者喜欢我们的雕刻家具。”

    手工雕刻永远不会被淘汰

    在评析会上,邵湘文提出了一个敏感的话题。他说,现在大家都在担忧,电脑雕刻机出现后,手工雕刻技术是否会被淘汰。“从这些作品来看,人工雕刻技艺永远不会被淘汰!”

    邵湘文说:“我们这个技艺不是抄袭的,而是‘师法造化’,造化就是大自然,我们是向大自然学习的,大自然不停地在变化,电脑不可能把所有的变化都表现出来。所以,好的手工雕刻技艺永远不会被淘汰,被淘汰的只会是低劣的技术。”

    姜恒夫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脑雕刻设备的出现,手工雕刻的生存空间日渐受挤压,“我们不能因为电动工具的先进而丢弃传统的雕刻技艺,今天举行的全国红木雕刻大赛,目的就是为了让更多的选手热爱手工雕刻技艺,也希望手工雕刻技艺在传统家具制作中能有更好的体现,让木雕为红木家具锦上添花,展现其迷人的艺术魅力。

    会后,陆光正、邵湘文还与参赛选手就雕刻技艺等进行了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