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联邦依托科技创新 捍卫中国制造


2009-4-20     来源:联邦集团

   
    2009年3月25日,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公布“2008年度科学技术奖”名单,广东联邦集团位列其中,成为中国家具行业此次唯一获得“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的企业。中国家具协会副理事长、科技工作委员会主任陈宝光指出:一贯坚持创新的联邦获此殊荣实至名归,是家具作为传统产业转型期的典范。

    从“中国驰名商标”品牌创建,到“全国轻工行业先进集体”综合实力塑造,从“中国名牌”产品原创坚守,到“科学技术奖”传统产业转型,联邦在家具行业高度分散和低水平的起点上,自觉求解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成长之道,最终成长为中国家具业领军企业和领导品牌,在传统产业中探出一条自主创新路线。

注重科技创新 引导消费需求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制造”赢得全球性影响力,已经在全球产业融合中获得自己的地位。但是,“中国制造”一直陷于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低端,一再面对被挤压、被排斥的苦境。身处改革大潮,历经25年发展的联邦集团决策者们,在大浪淘沙的国际商海中不断深思:如何为“中国制造”所遭遇的问题寻求解决之道,因为这关系到产业和企业的前途。

    作为一个在家具行业从业25年的常青树,联邦崇尚的是实实在在的行动,所以联邦的创新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而是系统性的创造,是深入细节,从理念到运作,从精神到执行的磨练。

    经历过上个世纪80年代早期的人们,应该都体验过我们国家和社会复兴的气氛,那种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喜悦。当旧的理念退出舞台,伴随着开放改革的启程,中国人开始了一种新的生活。中国人对新的生活方式不断的追求恰恰就是中国家具产业近20多年来腾飞的根本推动力。联邦恰好在那个时候最先卷入变革风潮的珠三角诞生,而这里正是创新的沃土。

    但创新并不那么高深莫测,它依旧来源于坚定的信念,来源于脚踏实地的日常经营,来源于对产业发展的前瞻眼光和对消费需求的深切理解。

    在我国森林资源匮乏以及国家大力提倡节能的情况下,将橡胶木作为商品进入流通市场十分必要。联邦的创新始于1985年,从海南农科院引进橡胶木改性成果,经过改性处理,橡胶木颜色淡雅、纹理美观、结构细密、加工性能良好,具有与许多珍贵阔叶树木材相类似的装饰效果,但其价格却不到珍贵阔叶树木材的1/3。再结合联邦自身原创设计优势及先进的木材漂白、齿接、涂装等制造工艺技术,从新产品开发入手。联邦深信,这样的创新是企业增强活力的源泉。

    创新旅程从一款“与众不同”的木沙发开始。当一个国外回来的朋友提出定做一套木沙发时,联邦还是一个“外行”。但对于生活方式和社会风潮改变的敏感,让联邦没有被当时行业束缚。后来诞生的定制产品,最终被塑造成吻合国际时尚潮流、具有自然清新风格的实木沙发。在将这款后来被誉为第一代“原木家具”产品运向定制客人家的时候,很多人在道路两旁驻足围观,联邦立刻就预感到成功的降临。

    必须承认,联邦在其中获得很多启发。当时,向世界开放之门已经打开,人们的生活梦想和标杆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创新的方向和要素也已经出现:要为中国人提供新的家居生活方式解决方案。

    从第一代原木家具的开发,到具有中国家具发展里程碑意义的“联邦椅”的创造,到“四大主义”家居风格、“四大主题”生活方式的概括提炼,再到“联邦家居”核心生活方式,无不成功地引导了中国家居消费的潮流。

    而引领潮流的重要因素,从消费者对功能的满足进一步上升到了对人的精神关怀。联邦集团董事局主席、CEO杜泽桦认为,如果不从人文理念、家居心态、生活习惯、消费需求等多方面的相结合,那这个产品设计是无法适应市场的潮流,更谈不上引领潮流。

    联邦的创新是在传承博大精深东方文化的基础上,贯通中西,以纯粹个人或社会背景的主体风格为开发理念,将自身好的产品研发、社会资源、国内外家具理念集中起来,围绕家居主体风格,从不同时代的不同消费需求、习惯带来的变化,去开发相应产品,在一个开放的国际视野下不断强化“中国特色”的品牌内涵。

创新商业模式  决胜全球化时代

    而创新的火花一旦点燃就难以熄灭。当联邦在家具上将产品创新推进到如何融合东西方文化的元素为中国人的现代生活服务时,如何将创新的产品最大限度推向终端,成为联邦新的挑战。这实际需要商业模式的创新。

    联邦从制造业进入商业领域开始探索,这就是联邦上世纪90年代以来渠道扩张的历史。首先,以“营销共同体”的概念,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始尝试家具行业连锁经营的模式。这种模式很快收到成效。90年代中期联邦在广州、北京、上海、重庆等城市以直营公司的形式建立样板市场,而到中后期,联邦则以特许经营的模式在全国大力发展品牌连锁专卖店,至今,全国360多个城市的1300多家专卖店搭建出联邦的大市场体系。

    但渠道并非仅仅是一个量的扩张问题,而是要与品牌、销售体系的创建等紧密匹配。这恰恰又要让联邦回到自己开始出发的地方,我们到底为中国人什么样的新生活方式服务?而在呼应这样的新生活方式中,我们还有什么持续创新?海外不同目标市场需要怎样的产品,而我们有没有能力将它做到纯粹?

    经过一番思索和确立与家居相关的“多元化”战略后,联邦的市场布局已经开始涉足海外。1994年,联邦在新加坡设立远东私人公司,同年香港分公司成立,国际跨国公司的雏形开始显现。联邦国际战略的信心来自于海外买家的青睐。国际家具及材料采购商逐渐从意大利、印尼、马来西亚、台湾采购,集中转向从中国大陆采购,让联邦每年的出口买方代理业务呈几何级增长。迄今,联邦甚至将专卖店开到了越南、乌克兰、波兰等国。

    然而,如何在扩大国际版图中规避风险?联邦明白,并不是每件事情都需要自己亲力亲为。

    1995年,联邦开始与比利时宝达集团组建联邦.宝达地毯品牌;2004年7月,与新加坡高登集团合作壁柜定制家具,形成联邦.高登品牌;2005年3月,打出联邦.迪科出口转椅品牌;2009年3月,联邦引进德国先进技术,遵循德国工艺严谨精神,推出梦露/梦斐思床垫品牌。这种借助于他人力量布局海外,同时又不断扩大不同材料家居产品消费群体,使得联邦出口市场覆盖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

    联邦抓住产品设计研发和终端市场营销两头,同时充分整合资源,与一批专业的原辅材料供应商、工件加工商和成品制造商结成制造联盟,形成联邦社会化大协作的同盟军。

    据悉,位于山东临沂、占地500亩的联邦家私北方制造/物流基地近日即将投产,这与位于广东南海的联邦狮山创新工业园一起,形成南北两大制造阵地。在业内看来,联邦逆金融危机影响而上,这是走向国际化“大联邦”又一重大举措。

创新永无止境  “标准”创造价值

    三流的企业卖产品,二流的企业卖技术,一流的企业卖标准。“标准”即“标杆”。

    1992年,由联邦发起的“全国家具设计大赛”,吸引了包括香港在内的30多个省市和地区的企业参加角逐。在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的评选中,联邦获得了13个奖项中的10个。这成为联邦进军全国市场的起点,这次成功,联邦确定了家具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来自于设计。

    也正在1992年,原创开发的“联邦椅”成为联邦标准的开山之作。这个中国现代家具发展杰出代表作的“9218沙发”,被行业誉为“中国家具史上传统家具向现代家具过渡的里程碑”。

    这并不为过。“联邦椅”首次把人体工程学实践于国内,以现代技术解决了中国传统家具的舒适性问题,许多人体工程学模数一成不变地被沿用到现在。并且,受其启发和影响,人体工程学很快被应用于全行业。

    “联邦椅”就这样成了行业的一个“标准”。而这一步,联邦整整走了8年。

     在这种“行业自发形成”的标准之外,实际上联邦早于1997年就开始参与国家标准制定。

    2006年,联邦借助国家家具检测中心广东站的专业技术力量,制定了联邦企业实验室检测标准,规范了联邦的检验检测方法及实验室的运作。并通过对联邦实验室进行认证,推动联邦参与行业标准的制订,使联邦逐步由生产家具产品向参与制订行业标准迈进。2008年,联邦作为中国家具行业标准制定委员会委员,参与到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中。

    联邦多项产品科技创新都带动了行业发展,这甚至得到了同行的肯定。也正是如此,2007年,联邦承担了组建广东省第一家“家具创新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的重任;2008年,广东省家具业唯一一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落子联邦。而一系列的科技创新项目,也已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

    联邦并不缺乏品牌和荣誉。“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全国轻工业先进集体”、“广东省名牌产品”、“广东省著名商标”……作为中国家具的领军者,这些只是实至名归的荣誉。
应该说是25年发展历程中那些环环相扣的体系性的逻辑和行动,最终将联邦推进到产业目前的位置。联邦的创新就是在解决那些看似简单明瞭但关乎本质的问题中诞生的。

    联邦要有更大的目标和视野,因为全球化已经把中国家具产业与全球的体系越来越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这并不只是说越来越紧迫的全球化竞争的压力,而是说全球化也把我们和曾经遥远的国度从市场、商业规则到标准关联起来了。杜泽桦认为,这其中孕育的机遇就是家具产业和企业价值提升的机会。即便在经济环境萧条、市场不景气的金融危机下,联邦也要满怀自信地拥抱这样的机会,加大创新力度,真正走在经济全球化的成功之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