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产经新闻 > 正文

 

新形势下广东加工贸易企业如何参与国际分工


2016-6-28     来源:南方日报

    

    对于外经贸大省广东来说,加工贸易的创新发展是个老命题。

  省商务厅提供给南方日报的《广东加工贸易创新发展研究报告》中透露,2015年,我省加工贸易进出口额4403.6亿美元,总量仍排在全国首位,占全国加工贸易进出口的35.4%,占全省外贸进出口的43%,是居第二位省份(江苏,2296.7亿美元)的1.9倍。然而,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日益突出,我省加工贸易发展实现根本性转变仍然任重道远。

  而在近年来的实践中,广东加工贸易企业大胆创新,闯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转型升级新路径:有的走内涵提升之路,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提升企业产品质量档次、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升级换代促转型;有的走产业延伸之路,加快向产业链前后端的研发、设计、物流、营销、品牌等高端环节拓展,老树新花促转型;有的走产业转移之路,着力转移低端制造环节、引进高端生产项目和发展总部经济;还有的拓展新业、脱胎换骨,兼并收购、借船出海,集群发展、抱团合作等。

  新趋势

  本土主导的加贸产业链显现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省充分利用市场周期性波动机制,主动倒逼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报告》指出,我省加工贸易降速提质步伐加快,基本实现产业以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为主,产品生产方式以“委托设计+自主品牌”为主,本土主导的加工贸易产业链逐步显现。

  比如TCL、华为等一批企业依托加工贸易,加快“干中学”,已在本土构筑了完整的生产价值链及供应链,并加快实施国际产能合作向海外扩张,东莞三星视界等外资企业开始为华为等本土加工贸易企业加工配件,本土主导的加工贸易产业链逐渐开始显现。

  同时,加工贸易企业在专注生产之外也逐步与资本市场结合。广州金发科技、国光电器等一批本土优质企业,由加工贸易起步,实现了A股上市,形成了资本扩张与加工贸易发展的良性互动。广东生益科技、东莞宜安科技等一批外资加工贸易企业依托A股上市,实现扎根发展,带动了母公司研发机构向我省转移。

  值得注意的是,广东通过加工贸易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带动我省高新技术和机电产业快速发展,提升了整个产业层次和竞争力。例如,2015年通用专用设备、电子信息、电器机械加工贸易出口增加值分别达1587亿元、7175亿元、2596亿元,占三个行业工业增加值的56.1%、43.2%和29.1%。此外,加工贸易企业在国内采购原材料和相关服务,也有效带动相关配套产业发展。据调查显示,“十二五”时期我省加工贸易企业国内购料占比保持在三成左右,每年带动我省相关配套产业产值超过5000亿元。

  新挑战

  外部需求趋紧 传统优势弱化

  《报告》也指出,我省加工贸易发展仍面临日益严峻的内外部挑战。一方面外部需求趋紧。以TPP为代表的新一代国际贸易规则对全球新一轮产业分工产生重大影响,正试图引领、控制全球产业布局的重新规划与调整。世界经济增长放缓,仍处于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有效需求疲弱,经济复苏乏力。主要货币汇率和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加剧,国际贸易潜在风险增大。

  此外,传统优势弱化,外部竞争压力持续增大。近年来,我省原材料、劳动力、土地、环境等生产要素约束不断趋紧,同时我省主动调整产业结构,加工贸易原有比较优势和政策红利逐渐弱化甚至消失,受到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以及我国中西部地区凭借成本比较优势大规模承接加工贸易转移的“双重挤压”。

  比如在工资成本方面,珠三角地区企业工人月均工资4183元,约合650美元,而越南和印尼仅为181美元、174美元。工业用地方面,2010年以来珠三角地区工业用地价格增幅远高于长三角、环渤海等地区,且随着土地供应量减少,珠三角地区工业用地成本仍将高启。

  此外,我省东西北地区承接加工贸易转移能力不强,也难以形成加工贸易区域发展相对平衡的局面。

  新对策

  用好电商、信息化等手段

  省商务厅有关负责人表示,针对当前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用好电商、信息化等手段加快创新发展,沿着“微笑曲线”加快中间加工制造环节提升和向产业链、价值链两端延伸,是今后我省加工贸易发展的必然选择。

  《报告》建议,要支持加工贸易企业研发创新,对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的国家级和省级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的加工贸易企业,通过“省科技计划”给予重点支持。鼓励和引导加工贸易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技术改造力度,提高生产自动化、智能化水平。

  同时,要优化加工贸易区域布局。一方面是推进珠三角地区高端加工贸易加快发展。发挥珠三角地区示范带动作用,全面总结和推广珠三角地区“全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示范区”、东莞市“全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试点城市”的经验做法,培育认定一批新的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示范企业。另一方面是推动粤东西北地区加工贸易集群发展。提升梯度转移承接能力,用好省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有关政策,支持粤东西北地区依托各类园区改善投资环境,有序承接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和实现产业集聚发展。

  ■数据

  1.总量规模稳居全国首位

  2015年,我省加工贸易进出口额4403.6亿美元,比2010年下降1.3%;总量仍排在全国首位,占全国加工贸易进出口的35.4%,占全省外贸进出口的43%,是居第二位省份(江苏,2296.7亿美元)的1.9倍。

  2.产业结构向技术和资本密集型转变

  2015年,我省从事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加工贸易企业占比为35.2%、28.9%,分别比2010年提高15.8个、0.1个百分点;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加工贸易企业占比为43.4%,比2010年下降7.9个百分点。

  3.销售结构向内外销共同发展转变

  2015年全省从事加工贸易业务的外商投资企业产品内销额预计近1.7万亿元,内外销比例由2010年的0.7:1提升至1:1。

  4.市场结构向传统和新兴市场均衡发展转变

  “十二五”期间,我省加工贸易对传统市场进出口的比重逐步下降,由2010年的60.4%下降至2015年的56.8%,对新兴市场进出口的比重由39.6%提升至43.2%。

  5.企业结构向内外资协调发展转变

  截至2015年底,我省外资加工贸易企业仍占主导地位,有2万家,占全省加工贸易企业的80.4%。与此同时,内资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发展迅速,数量达5000家、占比为19.6%,分别比2010年底增长50%、提升9个百分点。

  6.地区结构仍集中于珠三角地区

  2015年,珠三角和粤东西北地区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分别为4285.5亿美元、118.1亿美元,分别占全省加工贸易进出口额的97.3%和2.7%。